ISBN: 978-986-338-077-1
庫存狀況:
購買後立即補貨
在傳統與創新間取一個平衡點才是新生的契機
別人的暑假可能多采多姿,到處旅遊玩耍,阿傑的暑假卻比學期間還忙碌。不是忙著寫功課或進補習班,而是忙著幫爸爸的糕餅店張羅村人普渡要用的東西,舉凡紅龜、糕仔、麻荖,祭拜時的三角旗或懷念古早味的客人來訂製的喜餅……每一樣都得參與。
他生氣自己不能像同學阿龍那樣悠閒,所以即使爸爸盯得緊,即使手掌因削竹籤起了大水泡,都要想辦法偷偷和阿龍去打籃球。
天天睡眠不足的暑假裡,阿傑看到有人為了賺錢不顧人情,有人堅守傳統不願放棄,有人默默行善,有人大剌剌的利益互換……在充滿矛盾的情與利、熱鬧與冷清、困頓與重生、傳統與創新間,他體會到這個吵吵鬧鬧的家其實挺溫暖的。
三天的普渡過後,爸爸帶著家人到安靜的大士爺廟祈福,阿傑一拜託大士爺明年七月前有閏月,這樣普渡落在開學後,他就不用那麼忙了;二拜託大士爺保佑讓他變聰明一點,成績進步一點,多認識一些字,才不會寫錯人家的名字;三拜託大士爺保佑……保佑……一個不能說的祕密。
猜猜看,大士爺聽到阿傑的話了嗎?他們家快要沒落的傳統產業,找得到興起的契機嗎?
作者序
大士爺和我
逢年過節拜拜的時候,你可能看過有人拿麻荖、糕仔來拜。告訴你,我對麻荖、糕仔有著一份很濃的感情;親戚朋友送訂婚喜餅的時候,你可能收過圓圓大大的傳統喜餅。再告訴你,我最喜歡吃那種圓圓大大的傳統喜餅了。
我之所以喜歡麻荖、糕仔和傳統喜餅,和外公有關。
外公在大士爺廟附近開了一家糕餅店,專門製作麻荖、紅龜粿和大餅……等傳統糕餅類食品。小時候,每逢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大士爺廟舉辦普渡時,媽媽就會帶著我們兄弟姐妹回外公家「逗鬧熱」。
由於一年只回去一、兩次,我和外公的互動並不多,印象中,只記得他是個很嚴肅、不苟言笑的人。
我練過書法,每次回外公家「逗鬧熱」,我都會拿著毛筆,幫忙寫信眾拜拜時,插在供品上的那支三角旗子。寫完,外公就會賞給我一元、三元(四十多年前的一元、三元很大),讓我到街上「大吃大喝」一頓──這算是我和外公之間較頻繁的互動。
在外公家那幾天,除了「逗鬧熱」,每天都有做壞的、不能賣的麻荖可吃,而且愛吃多少,就吃多少。離開前,還可以打包,帶回家吃個痛快。當然,那都是不用付錢的。
後來,外公去世了,糕餅店由舅舅接掌。雖然同樣幫忙寫三角旗子,卻沒有一元、三元可拿;雖然同樣有做壞的、不能賣的麻荖可吃,離開前,同樣可以打包一些做壞的麻荖帶回家吃,可是,不再不用付錢!
小時候,大士爺的普渡只是地方上的一個祭典活動,就像過農曆年那樣,比平常熱鬧一些、吃得比平常豐盛一些、街道上的人比平常擁擠一些。近年來,大士爺的普渡除了是個祭典活動,更成了推廣地方民俗特色的觀光活動,隨著時空的改變愈辦愈盛大。
說到創作,不管以哪種方式呈現,只要涉及到「鄉土」議題,好像就得有些規則要遵循,例如:提到風俗民情,就得加入廟宇、拜拜等元素;提到傳統產業,就必談到它的興盛、衰落與新舊之間的平衡。尤其提到人時,更必須辨思如何在是與非之間,進行一場感情的「拔河比賽」。
在寫《暑假最難忘的事—呼請神明來幫忙》時,我的心情其實是很複雜的,進入到某些情節,一些兒時的回憶就會湧現。但我要說明的是,《暑假最難忘的事—呼請神明來幫忙》寫的並不是我外公糕餅店的故事,只有部分片段是我的兒時記憶!
在閱讀《暑假最難忘的事—呼請神明來幫忙》時,如果某些情節跟事實有些落差,那就祈請讀者以欣賞一個故事的角度來閱讀這本書,相信每個讀者都會有所心動、有所感動,有所激動,甚至有所行動──下次普渡時,親自去大士爺廟身歷其境一趟!
更由衷的期盼讀者讀了《暑假最難忘的事—呼請神明來幫忙》後,可以體認如何平衡傳統與創新,辨思如何進行那一場感情的「拔河比賽」,並透過一項鄉土活動的參與而更愛這塊土地──你的生活將更精采!
名家推薦(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)
國立聯合大學及國立體育大學通識中心講師 李啟睿
兒童文學作家 阿德蝸
兒童文學作家 陳沛慈
桃園市上湖國小校長 梁慧佳
中央廣播電臺金鐘節目主持人 羅國盛
得獎紀錄
★105年度台北市教育局兒童閱讀優良媒材
★文化部第38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